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电影_中文字幕666.av_国产精品无码专区精品推荐_麻豆久久99精品影院

蘇州市西塘河應急水源地水質特性研究

時間:[2014/2/13 10:55:32]   閱讀數(shù): 次

伏俊奕 張雪 華偉 郭安 蔣福春

(蘇州市自來水公司,蘇州,215002)

摘要:應急水源水質特性研究對于應對水質突發(fā)事件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,在對西塘河與太湖水質對比監(jiān)測分析的基礎上,重點探討了濁度、色度、耗氧量、氨氮、總磷、堿度等14類水質參數(shù)的變化特性和凈水廠工藝試運規(guī)律。結果表明,西塘河水源濁度在30NTU上下波動,河水源色度基本上維持在25度左右,較為穩(wěn)定;耗氧量變化規(guī)律與太湖水質類似,范圍為3.28~5.76mg/L,平均耗氧量為4.73mg/L;氨氮及硝酸鹽呈明顯的W型的規(guī)律特性,氨氮及硝酸鹽年平均含量約分別為太湖水源的4與6.29倍;TP含量遠高于太湖,變化范圍在0.04~0.14mg/L;堿度高于太湖水源,變化范圍在73~151mg/L;硬度與太湖水相當,變化較為恒定;氯化物含量要高于太湖水,呈v型規(guī)律變化;其他指標含量較低,滿足水質標準要求;制水耗藥量高于太湖水源,制水工藝較太湖水源復雜。

關鍵詞:應急水源地;飲用水;臭氧活性炭;

近幾年水源地水質污染事件頻頻發(fā)生,給供水行業(yè)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運營壓力。2007年5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給太湖周邊城市造成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同樣處于太湖流域,蘇州市為應對水源地水質危機,于2008年3月18日啟動市區(qū)供水應急水源工程建設,保證供水生產(chǎn)過程中由于水源地水質突變情況下的供水安全。該工程利用已經(jīng)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西塘河引水工程和望虞河水利樞紐,在西塘河邊建設一座應急泵站,就近連接蘇州市自來水公司的B水廠和X水廠的渾水管道。在太湖水源地出現(xiàn)突發(fā)情況時,工程可通過望虞河、西塘河引長江水,供應B水廠和X水廠,保障供水安全。

科學運行管理應急水源,合理調配和監(jiān)管應急水源,保證應急水源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,對于整個應急水源地建設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。為此,蘇州市自來水公司通過水源地水質監(jiān)測和應急水源生產(chǎn)試用來積累應急水源地運行管理經(jīng)驗,旨在為飲用水應急水源地建設提供參考。

1.應急水源地建設概述

1.1工程建設

西塘河全長18 km,是蘇州的一條清水通道,水質時刻受到監(jiān)控。西塘河應急水源工程建于2008年3月,于當年6月30日即基本建成,西塘河應急水源工程泵站距離水廠僅8km,蘇州市自來水公司于當年7月30日至31日對其進行了聯(lián)合調試,啟動西塘河應急水源工程機泵進行應急水源地試用。

 

 1.2凈水工藝和相關參數(shù)

西塘河應急水源主要供給對象是蘇州市自來水公司X水廠,其一期設計供水能力為30萬m3/d,水廠凈水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。目前供水主要集中在20~22萬m3/d。臭氧—活性炭工藝自2008年3月開始正式投運,截止到目前為止運行狀況良好,臭氧活性炭工藝對有機物具有良好的截留效果[1-7]。

1.3水源地運行管理

為了實時掌控西塘河水質變化特征,保證水源地水質的可靠性,定期會監(jiān)測分析西塘河水質,監(jiān)測頻率為1次/月,監(jiān)測指標涵蓋濁度、耗氧量、氰化物、六價鉻等14項指標,詳細指標見第2節(jié)分析。同時每年會不定期抽取西塘河原水供入水廠進行生產(chǎn)試用,以保證水廠對西塘河水源水質的適應性,以提高水廠應對突發(fā)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。

2.應急水源地水質

蘇州市飲用水廠的供水水源主要取自太湖,為此在水源地水質監(jiān)控過程中,主要以太湖水源地水質為對象。西塘河應急水源建成后,西塘河水質監(jiān)測與太湖水源同時進行,通過對比分析以提高水廠制水的針對性,相關對比分析如下。

2.1濁度、色度分析

圖2反應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的色度與濁度監(jiān)測情況,2009年太湖濁度呈U型變化特性,1-2月份濁度最高,基本維持在58NTU,3-5月份急速下降,6-11月份基本保持在3 NTU左右,12月份上升至31NTU,而西塘河水源濁度在30NTU上下波動。由于太湖水源地水深較淺,冬季西北風易將太湖水源地底泥掀起而引起濁度的升高,而西塘河為南北向河流,顯狹長狀,與太湖相比受風浪的影響較小。

太湖水源色度變化特性呈W型3、7、12月份色度最高,達到了30度左右,其余月份維持在10度左右,季節(jié)性變化明顯,西塘河水源色度基本上維持在25度左右,較為穩(wěn)定。

 

2.2耗氧量分析

圖3展示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的耗氧量監(jiān)測情況,太湖水源地呈現(xiàn)1月份最高,達6.08mg/L,隨后逐步下降,7月份有短暫上升,其他月份基本維持在4 mg/L水平,全年平均耗氧量為3.89mg/L。西塘河水源耗氧量變化規(guī)律與太湖水質類似,范圍為3.28~5.76mg/L,平均耗氧量為4.73mg/L,相比太湖水源地略高,符合III類水質要求[9]。

2.3氮磷含量分析

圖4顯示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的氨氮及硝酸鹽監(jiān)測情況,西塘河水源氨氮及硝酸鹽呈明顯的W型的規(guī)律特性,1、2、3、7、11、12月份的含量較高,其他月份含量相對平穩(wěn),含量明顯高于太湖水源,氨氮及硝酸鹽年平均含量約分別為太湖水源的4與6.29倍,其中氨氮的年平均含量在0.99mg/L,基本滿足III類水質要求[9]

 


圖5反應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的TP監(jiān)測情況,西塘河水源中TP含量遠高于太湖,變化范圍在0.04~0.14mg/L,年平均含量在0.11mg/L,基本滿足III類水質要求[9]

2.4堿度、硬度分析

圖6反應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的堿度與硬度監(jiān)測情況,西塘河水中堿度高于太湖水源,變化范圍在73~151mg/L,平均含量為112mg/L,完全能夠滿足制水廠混凝劑水解(Al2(SO4)3)的堿度要求[8]。

西塘河水中的硬度與太湖水相當,變化較為恒定,二者年平均硬度分別為155與138mg/L,完全能夠滿足出廠水水質標準要求[10]。

2.5氯化物分析

圖7反應了西塘河與太湖水源地氯化物的監(jiān)測情況,由圖7可見西塘河中氯化物含量要高于太湖水,同時二者氯化物呈v型變化趨勢,氯化物的最低含量點分別出現(xiàn)在6與8月份,相關原因有待于進步分析。

2.6其他物質含量分析

除以上指標外,還監(jiān)測了嗅和味、PH、氰化物、六價鉻與揮發(fā)酚,水質指標與太湖相當,其中氰化物、六價鉻與揮發(fā)酚均符合水源地水質標準I類水質標準要求,含量較低。

3.水質處理

針對西塘河的原水水質情況,X水廠在現(xiàn)有工藝基礎上,進行了生產(chǎn)調試運行,經(jīng)過工藝調整后,出廠水質能夠符合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[10],相關工藝技術參數(shù)見表1。

表1  工藝技術參數(shù)

 

編號

參數(shù)

太湖水源

(mg/L)

西塘河水源

(mg/L)

1

預臭氧

0.8

1.4

2

混凝劑

(液態(tài)硫酸鋁)

48.25

88

3

PAM

0

0.06

4

二次絮凝

0

1.27

5

后臭氧

1.0

1.3

6

加氯量

2.29

5.76

 

由表1可見,西塘河水源水質相比太湖水源而言,藥耗較高,處理難度較大,需要借助PAM助凝和二次絮凝進行工藝保障。

4.結論與建議

(1)2009年太湖濁度呈U型變化特性,西塘河水源濁度在30NTU上下波動。

(2)太湖水源色度變化呈W型特性,季節(jié)性變化明顯,西塘河水源色度基本上維持在25度左右,較為穩(wěn)定。

(3)西塘河水源耗氧量變化規(guī)律與太湖水質類似,范圍為3.28~5.76mg/L,平均耗氧量為4.73mg/L,相比太湖水源地略高。

(4)西塘河水源氨氮及硝酸鹽呈明顯的W型的規(guī)律特性,氨氮及硝酸鹽年平均含量約分別為太湖水源的4與6.29倍,其中氨氮的年平均含量在0.99mg/L。

(5)西塘河水源中TP含量遠高于太湖,變化范圍在0.04~0.14mg/L,年平均含量在0.11mg/L。

(6)西塘河水中堿度高于太湖水源,變化范圍在73~151mg/L,平均含量為112mg/L。

(7)西塘河水中的硬度與太湖水相當,變化較為恒定。

(8)西塘河中氯化物含量要高于太湖水,二者氯化物呈v型規(guī)律變化。

(9)西塘河嗅和味、PH、氰化物、六價鉻與揮發(fā)酚指標含量較低,滿足水質標準要求。

(10)西塘河水源制水耗藥量高于太湖水源,制水工藝較太湖水源復雜。

水源地水質特性規(guī)律的研究有助于凈水廠有針對性地調整生產(chǎn)工藝,節(jié)能降耗,預防水質突發(fā)事件,應急水源水質特性的跟蹤研究能夠指導凈水廠在突發(fā)情況下的工藝生產(chǎn),應對水質突發(fā)事件,具有重要的現(xiàn)實意義,建議該類水源地水質規(guī)律研究能夠得到眾多單位的參與支持。

參考文獻

[1]劉文君 施周主譯.水質與水處理 公共供水技術手冊(第五版)/美國自來水廠協(xié)會[M].北京.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,2008.82.

[2]張金松 尤作亮主編.安全飲用水保障技術[M].北京.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,2008.267-268.

[3] Gunten U. V. Ozonation of drinkingwater: Part II. Disinfection and by-product formation in presence of bromide,iodide or chlorine[J]. Water Research 2003, 37(7):1469–1487.

[4] Li Jing, Liu Hui-juan, Zhao Xue., et al. Effect of preozon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 transformation of fulvic acid and its subsequent trichlor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:Presence or absence of bicarbonate[J]. Chemosphere 2008,71(9):1639–1645.

[5] Pera-Titus M., Garc′?a-Molina V., A. Ba?os M., et al. Degradation of chlorophenols by means of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: a general review[J]. Environmental 2004, 47(4):219–256.

[6] Li Tao, Yan Xiao-ming, Wang Dong-sheng., et al. Impact of preozon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agulated flocs[J]. Chemosphere 2009,75(2): 187–192.

[7] 代榮. 南星水廠臭氧預處理及臭氧活性碳深度處理生產(chǎn)運行研究[D].杭州: 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,2007.

[8]嚴旭世 范瑾初主編.給水工程(第四版)[M].北京.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,1999.357.

[9] GB3838-2002. 地表水環(huán)境質量標準[S].

[10] GB5749-2006. 生活飲用水衛(wèi)生標準[S].